導演: 松太加
演員: 容中爾甲、尼瑪頌宋、賽卻加
上映日期: 4月 03日
有此一說, 鋼筋水泥使人逐漸冷漠; 而青山綠水則讓人多情。 本片印證此說法,全片完美呈現「單純的美好」,片中的親情、愛情、與人情因為純粹而顯的濃郁,對於冷漠的都市人來說,像一劑對人性的強心針。
女主角叫俄瑪(尼瑪宋 飾)與丈夫羅爾基(容中爾甲 飾)及公公同住,這裡是藏族自治區的傳統屋子,逐山而居是特色。 本片裡呈現的一切都是導演實地帶給世人真正藏族的生活實況,包括服飾,藏語,高峻無邊的叢叢山嶺,甚至公路,藏人用來代步的汽車等。 對觀眾來說,除了揭開藏族的神秘面紗,也看到現代的西方社會的文明帶給藏族生活上的改變,對照上俄瑪辛苦的還願之旅,更襯托出「拉薩」對藏人來說,是信仰的中心,更是精神上的歸依,而這些並沒有受到現代化的影響,從本片的許多細節可以得知。
故事就從俄瑪告知家人將走一趟拉薩還願開始,她還慎重的找了兩位女伴同行,因為她生病了,而且是不治之症。 因為俄瑪刻意的隱藏病情,丈夫並沒有加以反對,連娘家人也無力阻止,甚至也沒多問原因,感覺上似乎藏人對女性的尊重似乎比漢人來的多。 女主角尼瑪頌宋真正將這個角色的溫柔與剛毅同時演繹的恰到好處,選角非常的合適。
全片最為響亮的配樂則是那三步一跪的松木屐敲打聲,以及摩擦石子地所發出的清脆音色,每一次響聲都是一份執著,每一步都要打起最大的精神與體力。 一千公里需要多少次跪拜很難統計,時間則是超過一年,這些都還不足以形容這個故事所演出的深重情義。松木屐是男主角羅爾基一手一手刻出來的,聽說是最耐磨的木種。 只因為俄瑪想走這一趟,而且是三步一跪的穿越千里,那麼遙遠的路途,怎能沒有一雙耐磨的鞋子? 到了俄瑪開始出發,觀眾才知道那松木屐的用法,那清脆的聲響原來是伴隨著禱告文一起拍三下然後五體投地的往前仆倒,與一般我們所熟知的跪拜大不相同,實在太艱難了! 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支撐一千公里呢?
全片以西藏自治區為起點,山城的美景已讓人讚嘆,屋子總是搭在群山裡,眾多的階梯將住屋拱在山巔上,「回家」已經是件費力的事了,但這裡的人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逐山而居,醒在雲霧渺渺之間,世代居住在當地的人想必比一般城市裡的人們來的健步如飛,身體輕盈。 看著看著心裡想「能在這山中住上一宿不知有多美好!」 當下實在有些羨慕藏人的遠離塵囂的生活模式,但羨慕也只是羨慕,把城市人放到深山裡,或許只能苟延殘喘… 因為缺氧!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俄瑪回娘家的一段戲似乎顯的非常吃力,但她的堅持讓娘家人與夫家人一樣難以撼動,只能沿途騎車去關注她。 看到這兒會覺得俄瑪這個角色是很有福的,家人關愛,夫家也對她好,與前夫生的兒子(賽卻加 飾)也讓她牽腸掛肚,既然如此她何苦要放下一切挺著生病的身體硬是走這一趟呢? 為何前夫的兒子被留在娘家而與羅爾基格格不入?許多的疑問隨著旅程的演進慢慢的揭示,是對前夫的情或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承諾吧!
片名「阿拉姜色」是首美麗的民謠(文意「請你乾了這杯美酒」),唱出藏人的友善與好客、大器與善良,在全片的許多細節都可以印證這首民謠所言無誤。 一趟還願之旅原本是俄瑪爲了完成前夫所託而走的,但也將她此生最大的牽掛;現任丈夫與兒子情牽在一起,讓未完成的心願也一併了結。 可以說在悲傷的氛圍當中充滿希望,在人性的妒忌當中又處處可見溫情。 當俄瑪離世之後,她的兒子意外撿到一頭失去母親的小驢子,小驢子沒有生存的條件,在無計可施之下,羅爾基只好留下驢子。 牠不僅幫忙駝家當,也彌補了孩子突然失估的靈魂缺口,因為他不也曾經被再嫁的母親留在娘家孤單成長?經過這趟旅程,羅爾基打開了心胸接納了孩子,而孩子呢?有孩童的戲碼總是令人分外揪心,孩童再加上小驢子就更不用說了!
簡單的劇情與人物卻蘊含飽滿的情與愛,一路從四川「走」到西藏,大山大水充當背景是何等奢華,隨著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幻把這趟公路之旅妝點的非常寫實,時序不停轉換,景緻跟著變化,色彩也不停的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人心,是男女主角對於許諾的執行毅力與決心。這已經超越信仰的力量,英文是Closure,中文或許可稱之為還願,或說實踐承諾;對已逝者的承諾,更是對生者的安慰。前段的俄瑪,加上後段的羅爾基,還有未來的孩子與小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