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ntagion.jpg

 

記得當年看這部電影時有種「腦洞大開」的感覺,幾年後的現在也是第一時間想到這部,只要有重播, 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建立一些預防傳染性病毒的基本觀念。 很可惜這部電影當時並未造成太大的轟動, 否則的話, 現在的局勢是否能稍微改善? 這當然是個超大的問號,畢竟這個世界先知太少, 凡人居多。

 

倒不是大明星很多,也不是故事多麼精采,而是被劇情的教學作用中到,明知道劇情稍嫌誇大(還記得片中的美國死亡人數達250萬人,還不夠誇張嗎?)但從病毒發展過程,感染途徑(參考最後幾分鐘),媒體層面,商人的角度,醫療人員研究病毒發展疫苗的壓力,第一線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病人的辛勞與無力,窮人與富人的對立與仇視到抗爭與政治操作,每個層面都顧及(所以都只能點到為止多少有點急就章,不夠深入),算是近年來蠻完整的一部關於流行病毒傳染的影片,的確可以當成教學作品,當然也該寫一點心得作紀念了!

 

將影片分成兩的角度來討論,一是人文劇情,二是醫療相關。 人文方面劇情還蠻狗血的。 Gwyneth Paltrown 所飾演的女主角貝絲霍夫Beth Emhoff出場時間不多卻是全片的關鍵人物,她在工作上得心應手,出差時在香港染病,也就是通稱的零號病人。 但編劇並沒有放過這位頭尾出現沒多久時間的女主角,她不但染病在香港及飛機上將病毒散播出去,還與前男友一夜情把病毒帶到另外一州。而且把所有的問題跟情緒留給免疫的丈夫Mitch Emhoff (Matt Damon 飾演),算是本片的主要故事軸,用來服務習慣看劇情片的觀眾朋友 (太過教條的影片通常很難吸引大眾的注意)。 再加上叛逆期的女兒,既想在非常時期與父親一起渡過, 偏偏又嫌老爸管太多,幾番抗拒老爸的管教,你說劇本是不是面面俱到? 參考日前回國檢疫中卻趴趴走還高調上網的高中生,你說劇本是不是寫實到傳神!

 

除了恩霍夫一家人之外,片中的CDC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代表人物是Dr. Ellis CheeverLaurence Fishburne 飾演),擔負全片調查與發展疫苗的主線 (還好不是用 WHO),派了專家Dr. Erin MearsKate Winslet 飾演)到恩霍夫一家所在的明尼阿波利斯調查病毒源頭。 她不但查出了源頭也成了全片第一個犧牲的專家。 演出第一線流行病調查人員的風險,這個部分的幾位醫療人員都盡心盡力的爲找出病毒而不眠不休(降低了抵抗力)而讓自己曝露於危險當中。 而另一位來自世衛的流行病學專家Dr. Leonora OrantesMarion Cotillard 飾演)則涉入另外一種險境,落後地區為了幫家鄉的孩子搶疫苗竟然綁架了她。 這段也算是全劇中最戲劇性的一段,但是否有所本,就不得而知了。

1585125808-560ad65169fa001cd20955453da74b1e.jpg

研究病毒與解藥的專家Ally HextallJennifer Ehle 飾演)也是代表之一,除了公共目的(也是她主要的工作)還加上私人因素,她的醫生父親也在感染確診名單當中。 這段當然特別強調了醫療前線的犧牲精神與肩上的沉重壓力,為了民眾也為了身邊的親友,可說任重道遠。 對照現實,這個兩月來大家特別能體認,沒有這些人的不眠不休,不管第一線或管理單位都是責任重大,理當感謝與敬重。而這部的劇本在這方面也做了許多功課,按部就班且工整。

201704211442392987_2016.jpg

劇情上另一條線是關於媒體的,而且是非典型媒體,通稱網红。 Jude Law所飾演的Alan Krumwiede,表面上像監督政府的緊急應變系統,成為像吹哨者那樣的角色,私底下卻是利用網路力量行詐財的陰謀論者。 長的上相、口才便給是他的特色,隨著追隨者越來越多,他也就越來越貪,甚至幫自己找了理由。這種人在現實社會當然也不缺,從發佈假消息到大賺防疫財(現實上從噴瓶到酒精這些平常可有可無的小東西都能漲好幾倍就知道了),你能說電影拍的不寫實嗎? 何況片中的Alan還假裝自己染病且親自試藥旨為斂財,他的下場一點都不値得同情。

md-6a57198763be85abe076ec07b5534592.jpg

回頭來聊醫療方面的情節,這部分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所在。 雖然片中病毒的取樣並非冠狀病毒,但傳染與突變的途徑竟然巧合的相似。 片中的病毒侵害腦細胞產生像腦膜炎的症狀使的一開始容易產生醫療誤判,而現實的病毒則太像流感,也讓太多國家的政府與民眾輕忽。 妙的是影片中的病毒傳染速度超快,死亡率超高,製造出故事的驚悚性,看過的人都會記得美國挖坑埋屍那場戲,而今天的現實竟然是美國用大型冷凍車運送屍體,而義大利則一卡車一卡車的運屍車甚至得運到別的省去焚燒。 誰能料到誇大的電影情節會在現實中恐怖發生?而且事不過十年而已,說本片是預言片也不為過!

 

再轉到片中的教學版面,麥特戴蒙所飾演的免疫者是最令人好奇的(許多類似電影像『危機總動員』、『28週毀滅倒數』,甚至『移動迷宮』都有這樣的角色),不知現在的肺炎有沒有? 即使醫學界對人類基因的研究相當多,也證實某些種族較易被某些病毒感染,有的則相反。(也難怪義大利官員會有那種偏見認為肺炎是黃種人才會得的病毒,看來他的偏見其來有自,只是因此而形成歧視則是個人的問題了)可惜人類還是在後知後覺的狀態,只能在病毒大規模感染之後才能有這類的研究。 不然,我們當中或許就會出現有免疫力的超級人類,然後解析這些人的DNA, 說不定就能定製出可以對各種病毒都免疫的新生兒呢!

 

更有教育意義的還有流行病學的專有名詞,RO,漂亮的凱特溫絲蕾說起這個專有名詞超有吸引力的,幾句話就講完了,淺顯易懂。 一樣的,一碰到新的病毒,這個數字也需要大規模感染之後才能驗算出來,甚至基數不同(人口基數,篩檢比)出來的數字也有很大的差異。 還是要等這波疫情結束後或許才會有更有公信力的數字出來。 但看過這影片,應該很少人會不懂RO是什麼意思了。 (原文是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基本傳染數;通稱R0

7d509d4417af97cc5a948b9107d1f197.png

比較複雜的是疫苗的研究過程,還記得Alley在片中無數次的實驗失敗之後對主管說,結果會是更多的猴子屍體,屢試屢敗大概就是專家的心得。 而片中並沒有一言以蓋之的簡化這個過程(所以說是較完整的傳染學電影),片中的兩位專家Alley 及被她降職的Dr. Ian SussmanElliott Gould 飾演剛好做的是兩種主要的疫苗研發方式。 Alley一直研發的是去活性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所以眼看著猴子一直死亡,伊恩則是做減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雖然最後差點被踢出研究團隊,他還是偷偷的完成了最後的研究。 於是Alley最後將疫苗打在自己身上是不是有點懺悔的意義? 因為伊恩博士就是因為不聽Alley指揮才被降職,差一點就失去了疫苗成功的機會。 當然啦這只是編劇添加的味素而已,比較讓人驚歎的是一部電影能夠這麼較真的將疫苗這種冷門的生化領域做簡單的解讀法,這是看電影很喜歡看到的劇情,編劇事先的準備功夫蠻到家的。雖然最後Alley往身上打疫苗並且成功的過程顯的太簡化(也太快了, 很容易讓觀眾以為疫苗一打就見效,其實少說也要個幾天到一週吧)

 

    如果要說本片有沒「猜到」的應該就是各國之間的猜忌與缺乏合作,再加上各國的遲鈍,自大(容我用自大代替自信,因為事實看來這次的所有國家沒有一個有本錢談自信,事實證明「偉大」不能只靠嘴上說說就夠了)竟然只需一種病毒就狼狽盡現,連基本的口罩,防護衣與呼吸器都嚴重缺乏。如果連這些政治與非政治的因素都加進來,那編劇大概就坐過時光機了!  看來「現實永遠比電影還殘酷」果然是真理!

 

在沒有使用太多動畫也沒有太鬼怪的情節(比如活屍吃人那種)之下,這部電影整齊的也趨近寫實的將流行傳染病做一次完整的流程介紹,在需要兼顧票房及娛樂效果的情況之下,的確不太簡單。 只是誰也沒想到將近十年後的今天,地球正以恐怖的速度複製這些情節。 而看過電影的人們到底記住了多少,學習了多少經驗? 很悲哀的是跟RO數值一樣,非得大傳染之後才能得出參考數字,人類也一樣,非得親身經歷慘痛的經驗之後,或許才能得到一些教訓。例如當今的義大利不會記得西班牙流感的殺傷力,美國也認為不過另外一種流感(在自信之前都沒先參考別國的各種數據嗎?)。 太多不可思議的人為忽略與疏失讓人不得不為人類捏一把冷汗,到底要怎樣的教訓才能讓人們永遠記住?!

 

最後, 還是希望上天網開一面,重重的提起輕輕的放下,祈禱下個月的疫情能隨著溫度升高,開始冷卻! 天佑人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窗明潔境 的頭像
    窗明潔境

    飛雲逐浪

    窗明潔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