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 以電影規格拍攝的單元電視劇,理當用看電影的角度來觀賞。麻煩的是電影忌諱爆雷,但電視劇沒有這個問題,於是「紙長情也長」也就在所難免了!
有緣繼『到不了的地方』之後再一次觀賞李鼎先生的作品,一樣的細膩手痕,一樣的人性關懷,精緻到感覺在電視上觀賞有些可惜… 不過話說回頭,這樣電視機前的觀眾算有福了,至於電影上的細微手法到了電視的小螢幕會不會造成理解上的疏失,機會很大,慢慢聊吧!
「婚姻」是個嚴肅的選項,當人們選擇了「它」,當然應該做到所承諾的。 但是,當你的選項並不在選擇清單上時,又當如何? 或者,當你做了選擇卻又發現自己貪心的想同時擁有…「承諾」成了對另一個人的一種辜負,又當如何?本劇中的老師「程大維」(林瑋 飾)得以在過世前做了對自己「和解」的安排,留下了真實的自己給兩個深愛的人,也留下了許多疑問。 或許,只有真正的和解才能 move on, 對徐怡芳是,對黎冠軒也是,甚至對李永裕更是解脫,故事是這樣的…
鏡頭從李永裕與師母怡芳的對談開始,看著永裕,怡芳像個普通女人一般的調侃他;“長相帥氣,所以贏得官司”,甚至“也許男法官也喜歡你”云云,只見永裕一臉嚴肅的講述老師的教誨,“在法律面前,非黑即白,動了情就不需要法律了”,多麼犀利的開場白! 一紙婚約,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 因為愛而結婚約,一但有了婚約就形成法律上的約束。 愛情是浪漫的,婚約卻是神聖的法律條文,不得異議! 可是上帝創造了男人女人還不夠,當性別出現了灰色地帶,法律條文卻只有黑與白,問題就複雜了! 而怡芳的結語更是本片的精神所在,「律師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解”」
我喜歡這樣簡約的語言用來開場,以下,一切都繞著愛與婚約,相信與承諾。 太浪漫的人可以同時愛兩個人卻只能有一紙婚約,很簡單也很殘酷!
先說說幾個主角。 程大維約莫是以一種“靈魂模式”在片中隨意進出每個人的精神領域(好啦, 白話是夢境與回憶)。 一開場就是個不存在的“人”卻是全片存在感最強烈的“人”,因為每個活著的人都繞著他轉。 怡芳想的是他的溫柔與浪漫,軒哥更是為他魂縈夢牽,就差沒有以他為天地,追隨而去了。 那李永裕呢? 他口中老師長老師短的,其實應該是優雅的在內心吶喊,「爲什麼丟這麼燙的山芋給我?」 總而言之,他肯定是個天真到無以復加,浪漫到無可救藥的人。 但是法律的專業讓他心思細膩,於是妻子多年來沒發現他的感情走私,連身後對兩個愛人的安排都分配的妥妥當當。
再說李永裕(明道 飾),他應該是大維最信任的人,因為他夠冷靜,他精通法律,他多情! 如何說他多情? 天真的大維原本用一封直白的親筆信向妻子坦承外遇的事實,卻被早已知情的他擋下。 連他都能體會這封信對怡芳將會帶來莫大的痛苦。 大維怎會不知道? 因為大維只想著要留下真實的自己,卻沒想到他的真實卻是妻子人生中偌大的謊言。 永裕果然是個冷靜的旁觀者。 他的多情潛藏在內心深處,他擅長的應該是“設身處地”,所以他懂怡芳,他了解軒哥,他成了大維唯一托付的人。 如果「願望清單」有續集,應該就可以以永裕律師的冷酷外表為起點,寫寫他的內心會不會為了「愛」走法律鋼索… 打住!帥哥總是讓人多看幾眼並且想太多!!!
回到軒哥(黎冠軒,張晨光 飾)這個謎一樣的男人,會修古董錶,能煮咖啡,還會做好吃的酪梨燻鮭貝果(害我口水差點流出來了),他還會陪著愛人上山下海,留下許多美麗的印記。 他是溫柔感性的,會打點與大維的家與咖啡店,他是大維在法律專業之外,夢想的實踐者。 大維不能做的,做不到的,他都幫他達成了,所以兩人有共同的目標與興趣。 在這個層面上,怡芳所擁有的,關於大維的,就顯的稀薄了。 同時,他也是大維多情的受害者。 因為大維能給他的,除了「愛」,其實太有限。 包括把感情攤在陽光下,包括分享他身邊的人事物(所以李永裕這個角色就顯的很珍貴),包括一紙已經寫給別人的婚約…如果法律能給予他跟怡芳一樣的機會爭取與大維的一紙婚約, 大維會選擇他還是她?
再說徐怡芳(張鳳書 飾),法律的專業使她除了美麗以外,精明、幹練,只有在大維身邊,她還有耍耍脾氣,撒撒嬌的機會。 除了忙碌的工作,她應該就只有大維這個親人可以依賴了。 她的堅強反應在許多方面上,卻無法幫助她面對丈夫背叛的事實,於是她用她的專業來面對,用官司來證明自己的地位,用判決來確立自己在程大維生命中存在的證據。 花了好些時間她才終於想起自己所堅信的,律師工作的最高境界–「和解」。
接著,我們來細數導演的纖細,劇本的精緻和演員們的專業。 –待續–
《願望清單》天秤上的愛與和解 (二)
看劇免不了主觀,寫心得則盡求客觀,如果要將導演手下的細節列表,從火車到懷錶小螺絲,從千面女郎到酪梨醬,可能要寫個好幾頁,於是,我挑個人感受強烈的,還記得的…
電梯,是給光明正大的人搭的,無法見光的人只能跑樓梯。
於是早到晚到其實無關緊要,差別在那一紙婚約。 這是軒哥的痛,卻一點也無法怪別人。 只能怪那些決定誰能站在陽光下的人們。 對,誰能決定呢?“醫院送別“應該出現了三次,一次是怡芳的獨角戲,她的堅強讓人心痛,更痛的是孤獨,從此她就一個人了。最後一次鏡頭帶到了躲在牆後的軒哥,他的無奈只能往肚裡吞,無聲的痛哭除了無法見愛人最後一面,也是一種孤獨。 兩種孤獨都讓人於心不忍
相愛的證據,從感性到理性。
軒哥一直走不出失去大維的痛苦,想把大維的漫畫全部出脫以求繼續往前走。 卻碰到想辦法搜購漫畫的怡芳,幾句話他才發現他即將失去與大維相愛的證據。 一個準備靠著回憶過日子,一個忙著搜括曾經相愛的「證據」,當兩人碰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心中的回憶不可靠」,這兩人在感性與理性層面的消長與追求像一場辯證;殊途同歸。
沒有出口的悲傷,沒有階段
看著看著真的感受到大維其實比較不放心軒哥,他安排怡芳接近軒哥,認識他,慢慢揭露他外遇的真相,除了身後的告解,大有靠怡芳拉出軒哥的意圖。 (這是個人感受)因為怡芳可以藉著告別式公開的與丈夫告別,得到眾人的安慰與祝福,而軒哥只能一個人承受哀傷,也許,怡芳的出現就是他的出口。 於是當真相揭露時,軒哥堅強的大聲承認,而怡芳幾近崩潰… 大維有料想到這一點嗎? 還是從頭到尾只有李永裕是清醒的?
(P.S.一下, 當怡芳大聲喊出“李永裕,你過來!”我真心的笑了)
牙膏,相愛的細節, 但無法成為呈堂證供,卻十足讓人心痛。
溫柔的導演出手還蠻犀利的,兩條牙膏跟一條到底有什麼差別? 同樣的牌子同樣的擺放習慣,一條跟兩條有關係嗎? 當然有,除了擠牙膏的習慣不同,兩條代表各有堅持,各自完美。 一條則是心心相印,你儂我儂,不管誰擠牙膏都替對方做的周全。 也難怪怡芳要發飆,我看了都揪心啊!
爲什麼他不愛她?
我不想說這是導演影射大維比較愛軒哥。 因為不管先來或者已成為家人,曾經相愛的過程都是真的,就像那隻舊懷錶一樣,不準了不表示他已經沒有價值。 何況愛或不愛並非理智可以決定的,當然也難以計量。 但理智可以決定如何善待對方。我想這是大維一直在努力的。 倒是這句話從李永裕的口中說出來表面上好像是突兀的,其實是最安全的。
一審之後,看李永裕的深機妙算。
明明可以在打官司之前告訴怡芳真相的永裕為何遲遲等到一審結束才開口? 想必他是因了解怡芳而做的決定。 如果不讓怡芳藉著她所熟悉的法律得到她想得到的公道與「證據」,她無法讓自己平靜的接受真相,試著和解。 『如果你不是詐欺,那我就什麼都不是了!』 這是怡芳親口所說,這也是她要的公道,於是也跟著欺騙她多年的李永裕也欠她一個公道。 她贏了,證明了自己的地位,情緒也得到了出口。「和解」才有解!
法律的天平上,何者為法碼? 愛情? 證書?
答案其實只有一個,偏偏人類生性多情(不是每一個人),有了婚姻還要追尋愛情的結果,就像劇中的大維,他瀟灑的人生走一遭卻留下兩顆破碎的心。 真的無關乎性別! 假設軒哥的角色是個女性,怡芳還是會贏得官司,這點無庸置疑。 問題還是回歸「選擇」,法律賦予人們對婚姻的選擇是「唯一制」。即使今天的法律通過了多元成家,大維還是觸犯了,他始終只能有一個選擇, 怡芳或軒哥。 最後在咖啡廳對質的那場戲,台詞何其犀利,
「證據,你如何證明他是愛你的?」
「結婚證書,我有結婚證書,你有嗎?」
怡芳雖然說的鏗鏘有聲,卻掩不住眼神的不安,其實應該不安的是軒哥,否則他就不必在出門前說,
「愛都愛了,要證明什麼? 我有的,你都沒有」
這可不是普天下第三者共同的語言?
寫到這裡,應該大家都知道筆者的主張,罪魁禍首就是那個天真浪漫的程大維,這也是為何這部劇裡的設定他必須一開始就呈死亡狀態,否則,他就成了千夫所指了。 當然戲裡頭李永裕成了代罪羔羊,師母怡芳直接就跟他不熟,軒哥也說他欠他一個交代。 身為律師,他應該善盡告知責任,誰叫老師也是律師(也可能不是,劇中似乎沒有明說),知法而犯法豈不罪加一等? 所以全劇留下一個疑問,如果多元成家終於能夠過關,程大維會繼續享齊人之福,還是離婚再娶? 其實愛情是會褪色的,這也無關性別,如果不愛了就放手,想享齊人之福還是別走入婚姻比較好。
關於演員 (筆者非演劇相關專業,非評論,純粹分享)
基於女士優先的原則,一定要先來聊聊張鳳書,十多年不見了,她居然一點也沒變! 真的,從15年前她在民視「飛龍在天」崛起,從小配角演到成為長壽劇的女主角,鋒頭差不過壓過當時竄紅的賈靜雯。(這是有所本的,當年民視舉辦最佳情人搭檔票選,她與黃維德搭檔票數超越了男女主角…)沒想到婚後不常接戲的她(常態工作應該是主持吧)居然身材不變之外戲感強勁,非常適合怡芳這個角色。 特別是駕馭角色的層次非常分明,原以為劇本會將她設定在女強人,沒太多女人味,所以丈夫有貳心她卻無感。 但戲裡的怡芳與大維的感情似乎沒有任何問題,醫院一場戲她把一個女強人即將失去丈夫的心情控制的恰到好處,反而讓人覺得大維對她虧欠太多。 後面一場與軒哥攤牌的戲,更是用強悍的態度強掩一切的不確定與心虛,在表情與聲音上作出層次。 只能說原本同情軒哥的狀況到了這場戲下來,只想替怡芳掬一把淚了!
林瑋先生也是好久好久不見,我只能說以他的年紀再加上他無敵天真的笑容,這個角色真是不作二人選。 我喜歡他在手機裡錄下給怡芳的遺言那場戲,他的貼心行徑應該是怡芳念念不忘的部分,但話說回來他可是本劇中的唯一大反派… 如果以證據論,因為他違背了與怡芳的婚姻承諾,害李永裕成了眾矢之的,害軒哥成為被告… 但他始終帶著微笑。 誰說笑容是無害的?!
張晨光,從京城四少得到金鐘獎肯定到現在,我都不敢說多少年了! 從國語當家小生到台語劇裡飾演中生主角,算了,直接說從小看他演戲長大的… 這次這個角色真是勇敢的嘗試。 不得不說台灣的演藝環境給予演員們的選擇實在太有限了! 第一次扮演同志,沒有過度就值得讚賞了。 這麼說是因為看過許多「扮演」同志角色的演員都太過刻意,一定要在穿著或者說話與姿態上過度詮釋,反而失真。 所以「軒哥」這個角色可以說拿捏的很巧。 一場他大力奔跑時不小心撞到怡芳,而後回頭幫忙拾起信封袋發現封口上「程大維」三個字以後,背影都能顯出他的不安,(如果沒看清楚的朋友,可以看4/18唯一的重播在中天11:00 p.m.),其他的幾場戲大家都可以看的很清楚。薑是老的辣! 不對, 是中生代!
比起前輩們,這次明道顯然成了「幼齒」了,雖然很久不見,但還記得他愛演也能演的歷史。 不得不說,這劇裡的李永裕,明道先生「收」的很克制。 除了這個角色本身就是個“守口如瓶”的律師,他的台詞基本上沒有一句廢話,所以他始終帶著堅定的眼神,穩如泰山,即使被打被罵,也沒有誇大的肢體動作。 下次來場法庭戲吧! 以這擋全劇演員平均年齡偏高的戲來說,明道的串場像撐起一面牆,讓每個角色有所依靠,更像一條繩子串起每一個角色的情緒,我想他可以稱之為最有份量的客串了!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