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eXEtkOAFwVdfXNgxzu-756x1080.jpg

導演: 托爾薩哈維

演員: 彼得西摩尼謝克, 高茲奧圖,丹尼爾頓斯科伊,梅迪梅斯卡,    

  畢碧安娜貝格羅

上映日期:2020/09/30

發行商: 海鵬

語言: 德語,英語

分級: 普級

 

         真正的智者能夠化干戈為玉帛;而偉人則是明知不會立刻有成果依舊勇往直前,為理念而努力。 本片敘述的就是一位知名德國指揮家愛德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與智慧。

 

         小提琴提箱跟狙擊槍外盒看起來有些類似,巴國年輕樂手過海關時備受刁難,那只盒子在樂手手上是生計,在海關眼裡卻代表恐怖武器嫌疑,簡單一場戲帶出了這部影片兩個國家的壁壘分明,對峙氛圍。

 

         愛德華接受委託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組成一支青年交響樂團,成員從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樂手中挑選,本片從遴選樂手開始,展現愛德華以專業臣服所有年輕樂手的過程,他的企圖很簡單,用他熟知的利器;交響樂,在一群年輕人身上種下和平的種子。 然而,事情的發展果然像以巴關係一般,艱難且難以控制!

b9EuIxo9GQhBVX6jrf2k-1620x1080.jpg

                  全片以愛德華組樂團的經過與隊員結隊對抗的過程為主軸,更深入了其中巴勒斯坦小提琴手蕾拉的家庭中,讓觀眾體驗到身為巴勒斯坦的青年,從小在家庭中所經歷的根深蒂固的教義影響以及戰亂環境對他們身心的考驗。 當然,戰亂的來源就是以色列,這種"國仇家恨"雖然不是起自年輕人,卻深植在他們血骨裡。 即使受到音樂薰陶,苦練樂器,他們深信身為巴勒斯坦人即使擁有天分與過人的努力,也無法獲得與以色列或者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相同的機會。 他們連出國門都要得到許可與盤查,認為所有的不公平待遇都是以色列導致的。 而以色列年輕人則一律視巴勒斯坦人為好戰的恐怖分子,若不是他們,他們也不必成天過著草木皆兵的日子。 這樣的國仇家恨真的能夠因為一場音樂會而獲得緩解?

575Kxy3FQ3TXOoWDWq3H-1620x1080.jpg

         片中所有的年輕音樂家們都為了能師承名指揮家,暫時放下成見,與敵對國的音樂家一起坐臥練習,但雙方的歧見還真的一觸即發,若不是皆手持心愛又貴重的樂器,這批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可能早就已經開打了。 愛德華又怎會不了解,為了讓計畫持續下去,他甚至還將大隊拉拔到義大利奧地利的邊境,一個遠離硝煙的山城,在美麗的古堡裡展開進一步的練習與溝通。 幽靜的山林氣息跟古樸的城堡雖然暫停了兩方的歧見,卻也引發了新的問題,愛德華該如何面對新的危機?

JFOV0aiRV0RDBGuCj12x-1886x1080.jpg

JYL60sEdV3PT61C7ck2R-1620x1080.jpg

        片中以蕾拉在家練琴的緊張氣氛拉開序幕,開張名義的點明巴勒斯坦的年輕樂手所處的惡劣環境。 到了特拉維夫的大型音樂廳試演時以色列提琴樂手朗尼行雲流水的高超技巧,充實的古典音樂底子,雙方的落差已經出現。 加上來自巴勒斯坦的樂手人數不足,是否要用當地的樂手充數,這還只是愛德華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而已。 朗尼的職業級演出加上蕾拉的出色演技,這兩位算是樂團的以巴對抗的兩方隊長,對招無數次非常的精采,當然氣氛也很乖張,而一旁冷靜非常的愛德華則利用各種方法試圖拉近雙方的距離,消彌彼此間的恐懼與歧視,但談何容易? 這當中也帶出了愛德華的背景,他以自身的身分經歷當成教材,告訴這些年輕人,世上沒有不能化解的仇恨,究竟過來人的慘痛經驗能不能撼動這批隨時暴衝的年輕人?

GPRAqcRyntdtSwy9OhCl-1620x1080.jpg

         觀影的當下曾認為這整個故事應該是編劇的奇想,因為恐怕不會有音樂家願意為了以巴和平而拿自己的藝術地位與名聲來冒險。 沒想到這故事取材自20年前的真人真事,是現任柏林歌劇院總監丹尼爾巴倫邦(Daniel Barenboim)曾經轟動一時的和平創舉,難怪中文片名取作【交響狂人】,看到片中一大群年輕音樂家時時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的景象,不夠膽識與瘋狂,又豈敢淌這渾水?! 飾演指揮家愛德華的是歐洲影帝彼得西摩尼謝克(Peter Simonischek),如果不是看過他所演出的【顛父人生】,真會被他的音樂家氣質所說服,以為他跟其他演員一樣是真的音樂家。

 

j0cALoyQn6vikBIluCOg-1618x1080.jpg

        音樂的力量在片中也充分地被演譯,多場獨奏與合奏讓整部影片的氛圍緩和了許多。 「音樂」在這部電影裡絕非點綴或者標題而已。從開場的選拔短曲就出現不少動人的樂音,隨後的幾首合奏曲,牛刀小試的「卡農」到韋瓦第的「四季」(個人特別喜歡的曲目),德弗札克「新世界」,到片尾拉威爾的「波麗露」(出自電影戰火浮生錄),喜歡交響樂的觀眾可以滿足於全片樂曲的編排,同時也感受到編導想要傳達的和平訊息。

8tAe18JyAfUlKdMZK8Rj-1870x1080.jpg

          片中愛德華有許多經典台詞,他身為納粹的後裔,即使從未參與任何納粹的活動卻終身都無法撕掉貼在身上的標籤,但他依舊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舉世知名的樂團指揮。 上一代的錯誤不應該由下一代繼承,他的信念使他願意接下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即使眼前看不到任何成果,也不影響他的決定,也許明天,也許未來,總有一天,他用音樂種下的和平種子終究會開花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窗明潔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