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Jerome Corcos, 克里斯巴哈蒂, 洛朗特那
原著: Jerome Kerviel
上映日期:2017/05/12
打開2000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暴起暴落的歷史,真的是一場瘋狂的雲霄飛車秀,光是好萊塢就拍了好多部相關題材電影,連這部真人真事的影片,加起來可以成為一部近代金融史了!註一
如果金融市場是一個遊戲場,當然也有許多遊戲規則,這更是一個考驗人性的屠宰場。 當傑宏(亞瑟度彭 飾)還是個職場新人時,他也曾戰戰兢兢,也是依規則行事。 但是當上司帶領他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之後,他上癮了,不爲名更不爲利,爲的是一種“快感”,美其名“成就感”吧! 只不過,終究是要負起責任的。 而這部影片就是忠實紀錄整個過程,當然,本片沒有“名牌”,重點也不在他放空哪些金融商品,更不在他如何操作,而在金融市場「秩序」的重要性,可以說是部警世意味很清楚的影片。
如果好萊塢的「華爾街之狼」是金融市場的百老匯,華麗誇張,那這部「巴黎交易員」就是瘋馬秀了,節奏分明,樸實卻犀利,更逼真的揭開金融產品的交易遊戲,更貼近事實。 觀眾或許感覺霧裡看花,不容易理解細節,那都是正常的,即使專業人士也不一定能清楚男主角傑宏是怎麼把工作當成遊戲一般越玩越大。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帶著傑宏的「狼性」,那就像一種「gift」(天份),有些人與生俱來,有些人只敢把金錢定存一般。 而這部看似誇張的劇情其實一點也不荒謬,而且是真人真事,它就像是世紀預言一樣,金融市場可以狂飆,當然也可能狂洩,能洞悉先機的人當然成為眾人追捧的金童。
首先,聰明的傑宏對數字非常靈敏,對市場走勢分析又高人一等,當然也身受器重,職位步步高升的同時也助長了他的自信,骨子裡的狼性也就無限爆發,他以為只要錢不經過自己口袋,也就無傷大雅。 高額的金融商品不知不覺當中竟然成了他眼中的「籌碼」,「數字」也成了彈指之間的遊戲。 直到他的同組同事玩出了包被趕出了辦公室,這些數字的殺傷力才立體了起來,可惜對傑宏來說他已經成了脫韁之馬,再難回頭了!
如果單純只用商業電影角度來看,這部也是成功的,開場開的懸疑,轉折快又犀利,刺激程度與情緒張力都蠻夠的,兩個小時沒冷場。 對於這些金融界的尖兵私底下的精采夜生活也做了些著墨,脫衣秀及歌舞昇平一點也不缺。 唯一的就是觀眾會覺得自己變笨,因為男主角「操作」商品的魄力與速度及計算能力實在讓人咋舌,說他是個天才等級的營業員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他為何落至如此下場?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
一. 國際金融衍生商品實在多如牛毛,而所謂有「需求」才有「供給」,「市場」於焉產生,但金融市場卻很特別,這些金融界的金童們就是有辦法製造許多供給呼應市場的需求,於是市場越來越大。註二
二. 公司見獵心喜。 傑宏所工作的法興銀行算是法國金融中心數一數二的交易所,行員幾乎每日都在競賽當中渡過。 交易額只是一連串的數字,對交易員來說,他們只能拿到公司給的年薪,那些漂亮的數字不過是過路財而已。 而「競爭」的環境給了傑宏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因為他實在太傑出了。 於是所有人都搶著追捧,視他為神算,加薪升職, 這是第一個助他「狼」性噴發的因素。
三. 上司貪得無厭。 這是很微妙的,因為他的成績太好,好到連主管都認為他的額度太小,主動幫他往上加,讓他可以更寬鬆的「賭」。甚至私底下明知道他超額操作,也因為他帶來大量利潤而一再的選擇性的忽略他的違規。 食髓知味也只是剛好而已。
本片雖然是根據事實改編的劇情片,但充滿警世寓意,當今世界各大主要城市的金融大樓裡頭有多少像傑宏這樣的初生之「狼」,又有多少主管級的人物放縱手下爲製造業績而不按遊戲規則甚至不守法律? 這樣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上演,但法律雖然是人訂的卻不是讓人來破壞的,廣大投資客的信賴與利潤才能造就金融市場的繁榮,基礎就是金融人必須遵守的法律及秩序。 個人很喜歡看這類型的電影,因為電影劇本必須有所本,真實故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於是金融相關科系的新血們,又一部必看的電影了!
註一. 舉最近的例子:
2010 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 (華爾街2)
2011 TOO BIG TO FAIL (金融海嘯的真相) (TV)
2011 MARGIN CALL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2013 WALL STREET (華爾街之狼)
2015 THE BIG SHORT (大賣空)
註二. 大賣空,男主角麥可貝瑞就是設計產品「信用違約交換」與房市對賭。
留言列表